从去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到今年8月17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网案件12074件、审结10391件;已关联当事人的案件100%在线开庭审理,庭审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38天,相较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用时五分之三和二分之一;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1%.
 
一.发挥整合升级的科技优势,拓宽司法便民的广度
 
针对广受人民群众诟病的打官司不便、诉讼效率低等问题,杭州互联网法院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升级科技优势,着力构建从起诉到裁判文书送达的覆盖诉讼全流程的多维网上诉讼平台,实现了诉讼各环节全程网络化,打造诉讼平台移动端(移动法院),使打官司触手可及,让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司法红利。
 
杭州互联网法院建立全国领先的智能立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诉状一键生成、数据自动提取、机器审查立案、大数据类案推送等功能,而且操作简便,当事人“一看就懂、一用就会”,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立案。目前,该院线上申请立案数占比89.2%。
 
“送达难”影响审判效率,杭州互联网法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运用电子送达平台,通过快速获取和定位当事人的活跃联系方式,根据宽带地址、电商收货地址等对当事人的户籍地址或常住地进行校对,找到当事人的实际地址,一键多通道同时送达,近九成案件可一次性成功送达。
 
与此同时,杭州互联网法院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司法审判有机结合,推出的在线审理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凡当事人同意在线审的案件,100%在线开庭审理。即使是身处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地的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顺利参加庭审、完成诉讼,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杭州互联网法院推进办案全程无纸化,上线应用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充分发挥自动化智能归档分类、自动排版、数据结构化识别等功能,实现办案阶段与卷宗形成同步、案卷生成与卷宗归档全程自动,并为案件智能审判大数据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挖掘互联网与审判机制融合的深度
 
信息化时代,涉网证据大多为电子数据,如何保存证据、确保证据真实性是一个“拦路虎”,杭州互联网法院下功夫打造电子证据平台。该平台将电子证据的格式、接入、传输、存取标准化,打通数据来源,在电子数据产生的同时进行固化,让电子证据可信、可用、可保存。今年6月28日,该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作出判决,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并明确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审查判断方法。
 
要实现互联网思维与司法审判的有效契合,必须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大胆创新网上审理模式。杭州互联网法院首创的异步审理模式,实现庭审模式从“面对面”到“背靠背”的转变,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当事人不再囿于固定时间、地点的选择。该模式上线以来已结案1881件,适用率稳步提升。同时,杭州互联网法院积极探索智慧审理模式,运用人工智能(AI)研发智能化审判系统,让特定案件实现从立案到裁判全程智能化。目前已实现1799件金融借款案件自动生成裁判文书、自动送达,平均审理天数20天,平均仅需投入工作量约80分钟。
 
此外,杭州互联网法院还制定出台了《诉讼平台审理规程》《电子送达规程》《电子证据司法审查标准》等15件网上诉讼规则,基本形成了涉网案件审判程序和操作指引等规则体系。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表示:“设立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将法院审判职能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在于以互联网方式和思维,探索涉互联网案件诉讼和裁判新规则,推进依法治网,服务网络强国战略”。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 
时间:2018-08-20